柔性化体系的过往
栏目:企业资讯
公布时候:2019-10-28
柔性化体系可以或许减少直接休息力,在少人把守前提下可实现日夜24小时的持续“无人化生产”;进步产品质量的分歧性。固然这看上去是一个方才鼓起的观点,但实际上,它也有着很深的汗青渊源。
1967年
英国莫林斯公司初次提出的柔性化体系,研制了“体系24”。其首要装备是六台模块化布局的多工序数控机床,目标是在无人把守前提下,实现日夜24小时持续加工,但终究因为经济和技术上的坚苦而未全数建成。
日本、前苏联、德国等也都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,前后展开了柔性化体系的研制事情。
1976年
日本发那科公司展出了柔性制造单位,其构成一般由1~2台数控机床与物料传送装配构成,有自力的工件储存站和单位节制体系,可实现无限工序的持续生产,适于多种类小批量生产利用。
70年代末期,技术上和数量上都有了较年夜生长,80年代初期已进入合用阶段,此中以由3~5台装备构成单位占多数,但也有范围更庞年夜的体系投入利用。
1982年
日本发那科公司建成主动化机电加工车间,由60个柔性化单位和一个平面堆栈构成,另有两台主动引导台车传送工件,别的另有一个无人化机电装配车间,它们都能持续24小时运转。
这类主动化和无人化车间,是向实现计较机集成的主动化工厂迈出的首要一步。与此同时,还呈现了多少仅具有柔性化体系根基特性,但主动化程度不很完美的经济型柔性化体系,使柔性化体系的设想思惟和技术成绩获得提高利用。
如果您有任何测量相关的问题
或需求仪器检定办事
采办测量仪器
留言或拨打以下德律风便可
022-87931765
上一篇:
柔性化制造的构成
下一篇:
柔性检测助力“智能制造”